2月21日(周一),俄罗斯单方面支持乌克兰东部两个分裂省份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并签署命令向该地区派遣军队。2月22日(周二),美国总统拜登再度就俄乌局势发表讲话,宣布对俄罗斯实施“第一批”制裁,其中包括制裁俄罗斯主权债,并呼吁其他盟友“跟进”;同时拜登表示将进一步制裁俄罗斯。欧洲方面,德国总理舒尔茨宣布暂停北溪二期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认证程序。舒尔茨称,俄乌局势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德方需要对北溪二期的供应安全问题进行重新评估。
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各地的军事设施进行打击。乌克兰首都基辅、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及多处东乌目标遭到巡航导弹和多管火箭袭击,顿涅茨克州第二大城市马里乌波尔(乌克兰实控)发生交火。临近克里米亚地区(俄罗斯实控)的乌海港重镇敖德萨亦发生爆炸。
稍晚,拜登在全国讲话中宣布新一批对俄制裁,以回应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进一步侵略。讲话结束后,美国财政部旋即跟进发表声明。直属财政部的海外资产管制办公室(OFAC)与美国盟友一道,针对俄金融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包括俄罗斯最大的5家银行,以及13家主要国有与私人企业的债务与股权融资能力——实施了广泛的经济制裁,并进一步禁止俄罗斯进入国际金融体系。这些行动涵盖俄罗斯所有银行资产的近八成,并会对俄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深刻和持久”的影响。
俄罗斯金融服务部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外汇交易价值约460亿美元(其中80%为美元交易),很大程度上由国有企业主导。俄罗斯最大的两家国有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和俄罗斯外贸银行,占到俄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的一半以上。这些企业依赖美国金融体系在俄罗斯国内和国际上开展业务活动。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制裁其他国家,比如2014年7月,美国对违反美国制裁法令的法国巴黎银行开出近90亿美元的巨额罚单,并将其美元清算业务暂停一年,这样等于直接掐断了法国与俄罗斯的军事交易,引发了俄罗斯当局的强烈不满;这也不是美国第一次制裁俄罗斯,同年9月,美国就对俄罗斯进行过制裁。
制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经济制裁;一种是金融制裁。前者大部分针对的是贸易;而后者摧毁的是贸易的基础--货币,既彻底又全面,对经济的打击具有毁灭性。如果把前者比喻成“导弹”,那么后者则是“核弹”,正如美国财政部说的那样,“金融制裁是21世纪全新的战争手段”,它是一种远程、精确和非接触式的打击方式。经济制裁和金融制裁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别看美国整天制裁这个,制裁那个,绝大部分都是经济制裁,很少动用金融制裁,就算有,也是威胁居多,力度不大。这次的制裁已经属于金融制裁范畴,正如拜登在全国讲话中说的那样:
“将限制俄罗斯开展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交易,并藉此进入全球经济的能力”。
“目前已经制裁了资产总规模约1万亿美元的俄罗斯银行,现在将对俄罗斯最大的国有企业,即资产超过1.4万亿美元的公司施加同样的限制”。
“算上盟友,预计这将切断俄罗斯一半以上的高科技进口”。
美国实施的制裁,旨在切断俄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与这一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乃至全球美元流动性的联系。
那么美国能达到目的吗?金融制裁到底是什么?有多厉害?美国若进一步升级制裁措施,还可能从哪些方面着手?有两个实际案例能够给出回答。
美国制裁朝鲜
“六方谈判”大家一定不陌生,以朝鲜停止研究核武器收场。能达成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美国对朝鲜发动了金融制裁。
2003年,美国财政部发现经过经济制裁的朝鲜虽然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但经济并没有出现太大问题,也没有恶性通胀出现,这令他们很疑惑。一番研究后,发现朝鲜在通过中国的金融机构补充资金,如果不切断这条通道,制裁朝鲜就是一句空话。朝鲜和中国做生意,美国是怎么知道的?资金转账。当然,不是直接去查交易记录。跨国汇款需要第三方银行的参与,那就是清算银行。目前95%的美元清算是在纽元完成的。跨国汇款中,银行与银行之间用SWIFT码“交流”。
以SWIFI为手段
SWIFT是一家机构,全称为“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是全球各大银行共同创办的服务型机构,总部位于布鲁塞尔。全球数千家银行在交易中使用SWIFT的安全通信系统,用于进行简单的转账,以结算其客户的交易或证券、股票或债券交易。它就像一个情报中心,负责解读报文,比如从美国的银行向欧洲的银行汇款,汇款银行需要向SWIFT发送一串报文,报文包括时间、金额、有效期、出入银行编码、账户名称等等必要信息,SWIFT经过解码,把报文传送到清算行,接下来两家银行就可以在清算行的账户里面做加减法,一次跨国汇款就算完成。
SWIFT数据库是一个超级金矿。只要对它进行数据挖掘,基本上可以把天底下所有的商业机密全部挖出来。美国财政部很早就盯上了SWIFT,想把这个数据搞到,但是SWIFT在布鲁塞尔,在美国司法管辖权之外,所以美国失败了。
但是,转折点来了,那就是911事件。简单来说,美国打折反恐的名号,拿到了部分的、有限的调取数据的权利。美国正是用这种手段,调查出了大量中国银行跟朝鲜贸易公司的往来。
311条款
找到了原因,那么就要解决。美国财政部和国务院进行深度研究,研究怎么有效掐断朝鲜和中国的资金通道,也包括朝鲜国内银行间的资金通道。最终形成了一个思路:利用《爱国者法案》选择一家公司来作为突破口。该法案中的“311条款”授权美国财政部如果有确凿证据的话,可以宣布任何一家外国金融机构,具有洗钱的嫌疑,也就是洗钱黑名单。用这个办法来孤立银行系统。
最终,美国选择了中国澳门的汇业银行,这家银行有52个朝鲜账户,和朝鲜很多贸易公司有资金往来。美国财政部认为朝鲜的贸易公司在从事非法贸易(洗黑钱和贩毒),汇业银行给他们开账户,有洗钱的嫌疑。洗黑钱不好说,但朝鲜船只贩毒被澳大利亚抓到过,因此美国也不是完全在瞎说。
这里也体现了311条款的厉害之处,如果银行的合规人员没有去仔细审理每笔交易,那责任就在银行,就有洗钱的嫌弃,即使是无心的。银行可能对每一笔交易都仔细审查吗?不存在的。所以311条款基本适用于所有银行。
开始行动
这套战略方针在2003年启动,经过了一年多的情报收集,2005年最后敲定,选择了方向,选择了目标。
2005年9月15日,美国正式宣布对澳门的汇业银行,实施洗钱黑名单。由于美国也不知道这样做会引发什么后果,当时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还专门通知了中国的人民银行。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汇业银行当天就遭到了大规模挤兑,3亿澳门币被取走,银行总的存款的十分之一。同时绝大部分国家的银行,宣布冻结朝鲜账户,比如中国银行冻结了澳门所有的朝鲜账户;香港监管局成立咨询小组,接管汇业银行在香港的经营。全世界的银行在那天之后开始冻结朝鲜账户,同时中断了跟汇业银行的金融往来(汇业银行上了洗钱黑名单,其他银行怕被波及)。这个事情远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因为以前没有出现过。没有想到制裁一家小小的银行会产生这么大的冲击波。
朝鲜一开始并没有当回事,因为当时已经被美国经济制裁过了。4个星期后,朝鲜发现所有资金渠道被切断,对外贸易由于没银行的支持,全部停摆。朝鲜第一次主动要求和美国谈判。这就是2005年11月开始的第五轮六方会谈,当然结果是没能谈拢,但效果立竿见影,经济制裁可能拿朝鲜没办法,但金融制裁可以。
由于这是美国第一次使用金融制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还是出现了问题。朝鲜要求先解除金融制裁再和谈。2006年3月,美国财政部和国务院就朝鲜提出的解决资产解冻问题爆发内部矛盾。美国代表团(国务院体系)团长希尔希望朝鲜尽快返回谈判桌,要求财政部尽快解除金融制裁;财政部驻朝鲜代表格拉泽认为代表团应抓住机会在谈判中加价。矛盾最终升级到财政部长保尔森和国务卿赖斯。虽然最终两个部门达成了一致,但却遇到了技术性问题,那就是怎么解除金融制裁?因为问题中心已经不在汇业银行,而是全球银行基本断绝了与朝鲜的资金往来。同时,由于把汇业银行列入黑名单,导致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处于孤岛状态,没有银行敢和他有业务往来。当时冻结汇业银行的52个朝鲜账户只有2500万美元,并不多。但如何把金融孤岛上面的2500万美元转给朝鲜,以及恢复其他银行与朝鲜的资金往来成了难题。这也是为什么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间隔超过1年。
美国先是寻求中国人民银行,被拒绝后寻求俄罗斯的帮助才解决了这次金融制裁。大致流程就是先将2500万美元转到澳门金管局--美联储--俄罗斯央行--俄罗斯远东商业银行--朝鲜。这个时候已经到了2007年。